漏水投訴

投訴或被投訴一方要經過咩嘢程序?點樣保障自己?

投訴人/受影響一方

天花、窗台等位置滲漏,源頭好多時係樓上單位或者外牆。天花漏水除咗會破壞天花嘅裝修,更有可能導致財物損毀、漏電、石屎剝落等危險,絕對有必要盡快處理…

被投訴一方

樓下單位受漏水影響,樓上單位未必知道。滲漏好多時係喺地台、牆身內等等肉眼睇唔到嘅位置發生,收到投訴嘅時候,好可能已經漏咗一段長嘅時間,造成傷害…

大廈法團或管理處一方

天花漏水有時係因為外牆滲漏造成,而一般外牆屬於大廈法團責任,投訴人要解決漏水,則需要向法團投訴…

e-myhouse 建議:同樓上溝通

當天花出現漏水,你可以影低情況再主動同樓上溝通,如果樓上單位同意一齊做檢驗,其實一般幾日內就可以驗到滲漏原因,而且檢測費用亦會相對地平!友善地尋求溝通,然後共同協商解決方法肯定係對雙方都最有利嘅方案!

如果同鄰居溝通過都仲係搵唔到解決方法,你可以選擇向滲水辦投訴或者搵專家進行漏水檢測並撰寫報告,再循民事途徑向源頭單位申訴。漏水亦可能涉及唔同形式嘅法律責任,處理相關事故時應該盡量瞭解清楚自己權益。以上文章會為大家詳細分析各種處理漏水投訴時的注意事項(按圖進入)

e-myhouse 建議:同樓下合作

天花漏水的確係香港好常見嘅問題,如果真係收到樓下投訴,好大可能真係你單位出現咗滲漏。現今科技發達,有多種專業儀器可以檢查到樓板內的漏水情況,而且獲法庭接納,所以如果單位真係存在漏水問題,亦難以隱瞞。友善地同樓下商討解決方法,各自負責返自己範圍內嘅漏水責任會係慳錢慳時間嘅雙贏方案。

漏水投訴信點寫?有冇Template?

每個單位漏水情況和原因各有不同,難以一概而論,但「投訴信」主要目的在於令對方認知你的單位已經出現了漏水情況,並於合理時間內採取補救行動,所以信中最好清楚列明日期和漏水的具體位置和情況等重要資訊。

係咪「公證行」報告先上得庭?

「公證行」其實只是顧問公司的一種稱呼,而香港政府沒有特別為這類公司進行註冊,所以原理上任何公司都可以自稱「公證行」。法庭考慮一份報告的認受性時會參考該報告撰寫人的專業資格和實際經驗,而非考慮該報告是否由「公證行」提供。

維修後又再漏過/收到投訴,該如何處理?

業主應該明白,維修或裝修甚少十全十美,即使雙方曾經付出了數以十萬計的維修費,亦不代表漏水不會再出現。維修前找專業人士做獨立調查,清楚找出漏水源頭對症下藥將大大減低再次漏水的機會。

搵咗滲水辦係咪就唔駛再搵專家調查?

如果漏水情況是首次出現,而且不涉及緊急事故(衛生問題、漏電、石矢剝落等),你可以先找滲水辦調查漏水,再決定下一步行動。要注意的是滲水辦一般輪候三至六個月不等,而且並非所有個案都受理。滲水辦不會處理私人財物的損失和索償,報告亦不適合訴訟或索償用途,投訴人應衡量自己實際需要而決定是否找專家作出調查。

滲水辦查無結果或終止調查,下一步點算?

滲水辦立案門檻高,調查成功率低,並只會就浪費食水、衛生滋擾、或造成結構風險的漏水情況作出執法。如你單位的漏水並不涉及以上問題,滲水辦未必能為你解決漏水問題。若漏水持續,你應嘗試找專家作出調查,並向律師徵詢法律意見,瞭解你的權利。

收到鄰居的律師信,應該點做?

一般而言,投訴一方有舉證責任,所以你的鄰居很可能已經找專家作出調查並撰寫報告,證明你是漏水源頭。你應仔細閱讀對方提供的報告和律師信,並向律師徵詢法律意見,評估你的法律風險。如果你對對方的漏水報告有任何懷疑,你可以另外聘請專家,或者與鄰居商議共同聘請專家對漏水狀況作出調查。